不銹鋼的發展歷史
中華名族是世界上早冶鐵煉鋼的國家,我們的祖先遠在三千年前就掌握了一些冶鐵、煉鋼、鑄鍛和熱處理的技藝,比歐洲各國要早1700多年,對世界文明與人類進步作出過重要的貢獻。
鋼鐵對于現代化的工農業生產、交通運輸、國防乃至人民生活來說,已成為基本、重要的材料。當前,盡管各種新型的無機材料和有機合成材料已得到很大發展。但從生產成本、廣泛的適用性能等方面來看,它們還遠遠不能取代鋼鐵。因此鋼鐵的生產能力仍不失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。鋼鐵材料之所以得到如此廣泛的應用是因為鐵礦礦藏集中,貯藏量大,開采、冶煉比較經濟,鋼鐵半成品冷、熱變形能力強。制成品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(強度,塑性及抗沖擊能力)和加工性能(切削,焊接、冷變形等)。但是與硅酸材料、高分子合成材料及某些有色金屬相比,它的大的缺點是:在大氣或酸、堿、鹽等各種介質條件下,易于因腐蝕而失重損耗,乃至完全破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