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金無縫鋼管力學性能技術條件1.2 合金無縫鋼管力學性能
1.2.1 室溫拉伸性能
1.2.1.1取樣:在距焊縫90°的位置上取1個縱向母材試樣、垂直于焊縫取1個橫向焊縫全壁厚試樣。板狀拉伸試樣標距段的寬度應為38.1mm。
1.2.1.2試驗頻次:每爐每50根進行一次拉伸試驗。
1.2.1.3驗收標準(母材): Rt0.5≥207MPa Rm≥482MPa A50≥25%
1.2.1.4驗收標準(焊縫): Rm≥482MPa
1.2.2 合金無縫鋼管導向彎曲試驗
1.2.2.1試驗頻次:每爐每50根進行一次試驗。
1.2.2.2 試驗要求:一次面彎,一次背彎,彎曲180°,大彎軸直徑為30.9mm。
1.2.2.3驗收標準:驗收標準:試樣在彎模內進行彎曲試驗,試樣:
a)不應完全斷開;
b)在焊縫金屬上不應出現長度大于3.18mm而深度不限的裂紋和斷裂;
c) 在母材、熱影響區和熔合線上,不應出現任何長度大于3.18mm而深度超過規定壁厚12.5%的裂紋和斷裂;
d)在b)或c)中,出現在試樣邊緣長度小于6.35mm的裂紋,不論深度多少,都不應作為不合格而拒收。
1.2.3壓扁試驗
1.2.3.1 試樣:長度不小于63.5mm的管段。
1.2.3.2試驗頻次:每爐每50根進行2次試驗。
1.2.3.3試驗要求和驗收標準:
將試樣放置在兩平行板之間,分兩步進行冷壓扁試驗:
⑴ 延性試驗。在兩板間距離小于31mm之前,壓扁樣的內表面、外表面或邊緣無裂紋和斷裂出現.
⑵ 堅固性試驗。繼續壓扁直至試樣斷裂或兩相對管壁貼合。
1.2.4 晶間腐蝕試驗:進行晶間腐蝕試驗時,試樣應和一個已被有意敏感化的相同CRA的樣品,一起進行試驗,用于證實所選的方法能夠發現對晶間腐蝕敏感的微觀結構。試驗用試樣應處于制造狀態,不得對試樣內表面進行任何的加工或清洗。其余按照API 5LC:2006進行。
1.3 尺寸(檢驗頻次:每班至少3根管)
1.3.1鋼管外徑偏差:鋼管全長的外徑偏差為(-0.8,+1.6)mm。
1.3.2 管體橢圓度:≤1%OD。使用60°的內徑規測量,鋼管內表面局部不規則不能超過0.5mm。
1.3.3管端橢圓度:采用內徑來確定管端橢圓度。管端100mm范圍內,橢圓度≤0.75%ID。使用60°的內徑規測量,鋼管內表面局部不規則不能超過0.5mm。
1.3.4壁厚偏差:0mm~+1mm,焊縫區域不受正偏差的限制。測量頻次:每根鋼管。
1.3.5重量偏差:0%~10%。
1.3.6長度偏差:0mm~+25 mm。
1.3.7直線度:鋼管全長直線度≤0.15%L(L是指鋼管的實際長度)。
1.3.8管端:平端,不開坡口。管端切斜應≤1.5mm。
1.4 外觀質量
1.4.1 摔坑:鋼管上不得有深度大于0.15mm的摔坑。摔坑長度在任何方向上不能超過鋼管直徑的一半。所有冷態形成,深度超過0.15mm,并帶有尖底劃傷的摔坑,應視為缺陷。
1.4.2 板邊錯邊:板邊錯邊不得大于0.15mm。
1.4.3內外焊縫余高:內外焊縫余高應≤0.5mm。
1.4.4焊偏:如果經無損檢測的方法證實焊縫已經完全焊透和完全熔合,則焊偏不能成為拒收的理由。
1.4.5裂紋和滲漏:所有裂紋、滲水和漏水均應視為缺陷。
1.4.6分層和夾雜:擴展到鋼管表面或坡口面上,且周向尺寸超過大于6.35mm的任何分層或夾雜應視為缺陷。含有這種缺陷的鋼管應返切,直至沒有這種分層或夾雜為止。
1.4.7電弧**:電弧**應視為缺陷。有這種缺陷的鋼管應按照以下方法進行處理,否則拒收。
- 電弧**應通過打磨、磨削或機加工的方法除去。因**電弧**而形成的凹坑應進行清洗,并使用合適的溶液進行腐蝕來檢查受損金屬是否完全**。凹坑可通過打磨使得其光滑過渡到鋼管的原始輪廓,只要剩余壁厚在規定范圍內。
- 含有電弧**的管段可切除,但長度應在規定范圍內。
1.4.8咬邊:鋼管內或外焊縫的微小咬邊,不經修磨或修補允許存在;微小的咬邊的規定如下:
- 任意0.3m焊縫長度上,大深度0.79mm,且大長度為1/2壁厚的咬邊不多于兩個;
- 任意長度,大深度為0.4mm的咬邊;長度大于1/2壁厚,深度為0.4mm~0.79mm,但不超過規定壁厚的12.5%的咬邊應修磨;深度大于0.79mm的咬邊應視為缺陷。
1.4.9其它缺陷:從鋼管表面量起,鋼管上任何深度大于規定壁厚的12.5%的缺欠都應視為缺陷。
1.4.10補焊:母材不允許補焊。焊縫可以進行修補,但需經過客戶的同意且應符合API 5LC:2006的要求。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99bxgg.cn/post/255.html